您当前所在位置:职场资讯 >HR打假攻略!盘点职场打假榜Top5,见招拆招!
发布时间:2019-04-30
来源:
这些年来,通过无数媒体和事例的反复宣传“3·15”消费者权益保护日,众多消费者已经熟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规,也能够运用各种手段充分保障自身权益,解决消费纠纷。但是,职场中也有很多不诚信的劳动者给企业和HR设下陷阱,让HR不知不觉地往下跳。想要再要亡羊补牢,为时已晚。今天我们就来给列一列那些让HR深恶痛绝的“打假榜”,希望能够帮达粉们避避雷、躲躲坑。
打假一:假员工
我们所讲的“真员工”,是指「企业从就业市场中招聘来的,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的,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。」而在职场中,还有一批人,也是企业从就业市场中招聘来的,但是他们一不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为己任,二不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,他们专职钻营企业制度漏洞,以向企业索要各类赔偿为主要牟利手段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假员工”,也叫职业碰瓷族。
在江苏扬州,“跳槽叔”窦某,从2008年到2010年的两年时间里,先后换了近20个工作,干的时间最长的几个月,短的只有20多天。之后他将其中15个“东家”告上了法庭,“罪名”都是违反劳动法用工规定,其中13次胜诉,光经济赔偿部分就拿到了6万元,被称之为“碰瓷式职业维权人”。
遭遇“假员工”,企业可这样处理:
1. 在招聘录用的过程中,应当做好背景调查,适当查询员工过往的仲裁诉讼经历;
2. 对于以种种理由借故不签劳动合同的员工,应依法依规谨慎对待;
3. 规范用工管理,去除职场碰瓷族的生存空间。
打假二:假身份
职场上有一类人,可能因为实际年龄未到法定工作年龄或者其他难言之隐,隐瞒自身的身份,而使用他人信息进入用人单位,办理入职手续。一不小心用了工,企业可能就在不知不觉当中违反了国家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,而由于未用员工真实身份缴纳五险一金,一旦发生工伤,企业还可能因为没有尽到审查义务,而需要承担本应可以由工伤基金承担的工伤待遇部分费用,真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遭遇“假身份”,企业可这样处理:
1. 严格审查入职员工的身份证,要求核对原件,审查年龄,并要求员工在复印件上签字确认;
2. 发现员工存在冒用他人身份的情况时,要迅速根据情节做出处理。如情有可原的,及时转换身份,回归正轨。纯属有意欺骗的,以欺诈为由认定劳动合同无效,解除合同。
打假三:假简历
HR尽管阅人无数,可是还是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。很多应聘者简历做得极其漂亮,面试时谈吐也落落大方,一下子就能入了HR的法眼,可到实际工作时才发现,表现平平,毫无建树。一查,傻眼,那些吸引人的工作经历全是虚构的。
遭遇“假简历“,企业可这样处理:
1. 员工入职时要求作真实性承诺。让员工填写相关求学、工作经历及其他信息,并要求其确保所提供的资料和内容真实有效,如有虚假,按严重违纪处理;
2. 将欺骗作为不诚信行为,约定在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里;
3. 制定规章制度禁止不诚信行为。
打假四:假病假
阿里巴巴的员工丁某,以颈椎病为由要求休两周病假,之后前往巴西旅游。阿里巴巴发现后向其发出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,主要内容为:您提出两周病假全休申请后当日即赴巴西出境旅游,属提供虚假申请信息并恶意欺骗公司,上述行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,公司决定立即解除你的劳动合同。
丁某不服,引发劳动争议。该案前后经历了仲裁、一审、二审和再审,历经4年,阿里巴巴终获胜利。
一个公司里,只要出现一两个利用虚假病例骗取病假或者小病大养的员工,就足以让HR头疼一阵子。
遭遇“假病假”,企业可这样处理:
1. 完善病假申请流程及单据核查程序。要求员工提交除了病假建议书以外的其他病假依据,包括但不仅限于挂号发票,诊断证明、病历、缴费单据、入院证明、出院小结等等,从而侧面反映员工病假的真实性;
2. 实地核实员工的假单真伪。企业对员工提供的假单真实性和合理性存有疑虑时,不妨直接前往病假单据开具医院核实真伪;
3. 制定规章制度严肃处理提供虚假病假单行为的员工。
打假五:假单据
差旅活动,是企业处理业务不可避免的办公形式,而差旅费用的管控则是管理的一大难题。员工通过报销发票来结算差旅费用。于是企业不可避免地可能会遇到两种不想见到的情形,第一种,员工提供了假发票。第二种,员工任意消费无节制,存在虚假报销。
遭遇”假单据“,企业可这样处理:
1. 制定报销管理办法,设定报销额度;
2. 指定酒店餐饮等供应机构,限制员工的差旅选择权;
3. 制定规章制度严令禁止虚假报销行为;
4. 金额巨大,涉嫌职务侵占的,移送公安机关。
职场资讯推荐